
李多慧談「台灣&韓國粉絲最大不同?」勇敢用中文碰撞、想成為台韓文化交流橋梁
從韓國球場到台灣舞台,李多慧憑藉甜美笑容和充滿能量的舞姿擄獲大批粉絲的心。2023年加入中華職棒啦啦隊後,她不只在場上賣力應援,還把從小接觸的 K-POP 熱舞帶進球場,甚至在2024年推出首支個人單曲《Hush》,展現「藝人李多慧」的全新一面。只是,閃光燈與掌聲背後,她也曾承受來自外界關注與期待的壓力;語言與文化的差異,更為她的旅程增添挑戰。這次專訪中,李多慧聊到成名後的心境變化、對台灣應援文化的驚喜發現,以及如何在跨國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,並成為韓國與台灣文化的橋梁。
成名後的壓力與心境調適
Photo from Kdaily
過去李多慧的日常通常是練習室、學校、球場三點一線,自從2019年開始,我的活動逐漸被更多人認識之後,生活的節奏也明顯產生了變化。她表示:「我發現自己會在意社群媒體上的每一個回應,也開始有路人會在街上認出我。一開始覺得很新奇,但漸漸地,這些關注也轉變成一種壓力。」
作為啦啦隊,這份工作不只是球場上的表演而已,連外在形象與私生活都會被評論,意識到這一點的李多慧開始自我要求「必須一直保持開朗、健康」,甚至壓抑自己情緒,覺得「我必須完美無缺」,但這樣的想法無形中也給她很大的心理壓力。
不過隨著時間過去,她理解到這是肩上必須承擔的責任,也更加堅定要以配得上這些期待的態度站上舞台。「最重要的是,粉絲們的應援對我來說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,正因為他們的支持,我才能以更健康、更積極的心態去享受這樣的生活。」
台灣與韓國啦啦隊文化差異?
Photo from Kdaily
在啦啦隊文化方面,李多慧認為韓國與台灣無論是從結構還是氛圍來看,都存在相當大的差異。韓國的啦啦隊運作方式偏向公司制的組織系統,啦啦隊被視為球場的一部分。表演內容也非常有系統、規劃周密,並且比較重視應援的節制與風格上的優雅。
相比之下,台灣的應援文化整體來說更加熱情且以參與為主軸。啦啦隊在其中扮演與球迷互動的角色更大,整座球場會讓人感覺像是一場大型的慶典。球迷們會模仿啦啦隊的動作,口號和律動也都會一起參與並享受,這種「雙向互動」的文化讓她印象非常深刻。還有一點是,啦啦隊成員的個人知名度可以被品牌化,發展出像是YouTube、寫真、廣告等多元的活動形式,這樣的生態系統已經在台灣建立得非常完整。
雖然韓國這幾年也有很大的進步,但她認為在台灣,啦啦隊這個職業更有機會走向一種「娛樂工作者」的獨立職涯,所能發展的可能性也更加廣闊。
語言與文化的挑戰 勇敢用中文碰撞
Photo from Kdaily
李多慧說自己最害怕的其實就是語言。雖然她在韓國是中文系畢業的學生,但實際的口說能力僅限「銀行在哪裡?」「你叫什麼名字?」這類課本上的句子。在這樣的狀態下一個人來到了台灣這個完全陌生的地方,李多慧一開始非常依賴翻譯人員的幫助。但隨著時間過去,她開始覺得「這樣下去不行」。
「雖然現場有翻譯很方便,但如果一直這樣,我永遠無法交到朋友,也無法直接與粉絲交流,那會變成一種無形的牆。所以某天我主動表示要自己去現場、不靠翻譯,決定直接用中文去碰撞學習。當然,一開始很生澀,也犯了不少錯,但粉絲和同事們都給了我很多溫暖的鼓勵。漸漸地,我發現即使不會說太多語言,也可以透過表情、眼神和肢體語言來傳達心意。現在我已經可以做簡單的訪談,也能與粉絲進行即時互動,我也期待五年、十年後自己能更流利地用中文表達想法。」
台灣粉絲和韓國粉絲最大的不同是?
Photo from Kdaily
李多慧表示,兩邊的粉絲都非常熱情,也真心地給予支持。他們對棒球的熱愛、對啦啦隊的喜愛,還有享受表演的氛圍等其實都很相似,不過也有明顯的差異。「韓國的粉絲通常表達情感比較內斂、有條理,會用較含蓄的方式來表達支持。相反地,台灣的粉絲非常直接也非常熱情。像是一起跟著台上的歌聲合唱、模仿應援舞、舉著手幅、穿著應援T恤等等,非常積極參與。」
另外,兩邊對啦啦隊的看法也不太一樣。在韓國,啦啦隊常被視為體育賽事的一部分;但在台灣,啦啦隊員被當成「娛樂藝人」來看待,每位啦啦隊員都有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粉絲群。因此在台灣,她也得到了更多發展的機會與勇氣去嘗試不同的挑戰。
「K-POP是根」從啦啦隊舞台到〈Hush〉
Photo from Kdaily
經常跳K-POP舞蹈的李多慧表示,K-POP舞蹈是她從小自然接觸的文化,在成為啦啦隊之前,就已經深受其影響。「特別是透過學習以表演為核心的編舞,培養了我在舞台上的表現能力,這也為我作為啦啦隊員的活動帶來了很大的幫助。從這個意義來看,K-POP對我而言不只是興趣,更像是一種根源般的存在。」
李多慧回想自己在2024年春天推出第一首個人單曲《Hush》時的心情:「當時我既緊張又興奮。因為這對我來說,是一個展現「藝人李多慧」面貌的嶄新挑戰,有別於我一直以來在啦啦隊舞台上展現的形象。《Hush》是一首帶有夢幻氛圍的舞曲,我也親自參與編舞,將自己的風格融入其中。」
能以自己的名字發行音源,站上舞台唱歌跳舞,李多慧真的非常感動。這次經驗也讓她再次體認到:「站在舞台上的方式有很多種。」現在除了啦啦隊、vlog、主持、廣告之外,她也希望未來能持續投入音樂活動這個領域。
成為韓台交流的「連結者」
Photo from Kdaily
李多慧表示,自己雖然是在韓國出生長大的韓國人,但自從在台灣展開活動之後,就開始思考自己能否扮演一個不只是介紹韓流,而是真正能自然串聯兩國文化的角色。「從啦啦隊文化、飲食習慣、時尚美妝、到內容消費方式,我都在同時體驗著不同文化,希望能透過我的存在,讓大家更貼近彼此的文化。」
「例如我在YouTube頻道介紹台灣的在地美食或傳統市場Vlog時,韓國粉絲就能自然地接觸到台灣文化;相反地,我在台灣粉絲面前表演K-POP舞蹈時,也讓他們有機會重新認識韓國文化。我認為這樣的『連結者』角色正是我目前持續努力的方向,未來也希望能用更多元的方式,成為韓國與台灣文化交流的橋梁。」
Presented by / Kdaily @the_kdaily
Talent / 李多慧이다혜 @le_dahye
Producer / Cindy Lin
Stylist / Elva Liu
Interview / Neil Chang+Alizee Tsao
Photographer / Lily Chen @ililyyy
Video Director / Grace Liu+Eason Chou
Makeup / 筱雯 @wenlee___
Hairstyle / Yen Li @yenli744
Visual Designer /Jenny Huang
Fashion / Zara Collection、Rene Caovilla
Jewelry / Pandor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