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聖水洞一咖啡廳「禁止中國人入內」掀爭議!老闆親揭背後原因... 反應韓國社會仇中現象
韓國聖水洞一咖啡廳日前因張貼「禁止中國人入內」的標語而引發爭議,相關消息在社群媒體上迅速擴散,輿論出現了激烈的分歧。近日有韓媒採訪該店老闆,同時也探討近年韓國日益嚴重的「仇中」現象。
Photo from 한국일보
去年6月開業、位於首爾城東區聖水洞的某咖啡廳,因為從10月21日左右開始懸掛「禁止中國人入內(No Chinese)」的標語後,陷入了輿論風暴。近日30多歲店主B某接受韓媒《韓國日報》採訪,對此次爭議做出回應。
B某表示「No Chinese」的理由並非單純出於「仇中」。他解釋道:「可能因為最近社會上出現了反中情緒,韓國客人只要看到中國客人就會皺眉或罵人,這種氣氛讓我很不舒服。雖然這樣的做法很單一,但我認為與其讓店的形象受影響,不如乾脆不接待中國人。」
「中國人來到咖啡廳時,韓國客人會在旁邊說『 짱깨(掌櫃)來了』、或罵『吵死了』之類的話。我的主要顧客是韓國人,為了維持店內氣氛,即使收入減少一點,也決定不接待中國人。」
不過B某也坦言,確實有部分中國客人行為造成困擾。「有些中國人會把垃圾全留在咖啡廳;聊天聲音太大,甚至會直接跑到我製作飲料的空間裡拍照。」他表示,雖然作為店主理應包容,但考慮到大多數韓國客人覺得不舒服,因此才不得已選擇禁止中國人入內。
他還說,作為一名有女兒的父親,能理解近來韓國社會反中情緒升高的原因。「看到那麼多中國人涉入的綁架案或犯罪新聞,確實很難對中國人抱有好感。」不過針對這次爭議,城東區廳的相關人員已經到店內勸說他撤回政策。B某表示:「連公務員都出面了,我會在近期內撤下這項規定。」
隨著店主表態,「禁止中國人入內」事件暫時告一段落。但問題並未真正解決。由於聖水洞是首爾知名的旅遊熱區,類似事件未來仍有可能重演。韓媒記者實地走訪觀察,確認外國人訪客的比例之高,以及他們對此次事件的看法,同時也聽取專家分析。
外國人佔七成,聖水洞人潮擁擠不堪
10月某日中午、首爾地鐵2號線聖水站3號出口前,即使是平日(星期二)也擠滿了外國觀光客。雖然車流不多,十字路口等著過馬路的人潮也多到需要警察協助指揮。現場警察表示:「從上週起,因應萬聖節前夕人潮,我們被派駐到這一帶進行管制。」
Photo from 한국일보
在一些被介紹為知名品牌或熱門景點的店家前,排隊的觀光客動輒數十人。以聖水洞一間知名豬骨湯店為例,約有二十人坐在候位區,其中超過七成是外國人,多數是中國人等亞洲面孔,也有少量歐美及中東遊客,年齡層以二、三十歲年輕人為主,大多為自由行旅客,而非旅行團。
近年外國人偏愛聖水洞的現象十分明顯。根據統計,去年來訪聖水洞的外國遊客達300萬人,較2018年的6萬人暴增50倍。據首爾交通公社的資料,若以「地鐵站別外國人上下車人數」排名,去年聖水站名列第13位,比2017年的第83位大幅上升70名。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,「No Chinese」事件爆發。
中國人:「感到被冒犯」/韓國人:「是歧視」vs「可以理解」
Photo from 한국일보
那麼,實際來到聖水洞的人們如何看待這件事?當事的中國人多半感到不快。每月都會來一次聖水洞的中國留學生張某(30歲)說:「這件事在中國SNS上也成了話題。雖然店家說要撤回『禁止中國人』政策,但已經太遲了。我能理解老闆的立場,但我不會再去那間咖啡廳。」另一名中國旅客(24歲)則說:「我告訴父母要去韓國玩,他們馬上提起這件事,很擔心。我認為這就是種族歧視。」
其他外國旅客與韓國市民的意見則不盡相同。來自新加坡的陳某(24歲)說:「老闆有權作這樣的決定,這是個人選擇。但我之所以能這麼說,也許是因為我不是中國人。最近我在公共場所講中文時,也曾被人歧視,可見韓國社會的仇中情緒正在上升。」韓國人尹某(25歲)認為:「拒絕中國人入店是種族歧視,恐怕會讓韓國形象變差。」相反地,朴某(24歲)則說:「既然店主願意承擔損失也要這麼做,表示中國客人造成的問題相當嚴重。」
仇中情緒蔓延,但缺乏法律規範
Photo from 한국일보
部分人支持「No Chinese」,正反映出韓國社會仇中情緒的普遍。根據2022年中歐亞研究所(CEIAS)等國際團隊調查,81%的韓國受訪者表示對中國持「負面」或「非常負面」觀感,為56個受調查國家中最高。近期社群上也流傳著公開針對中國人的「No Chinese Zone(禁止中國人區)」指南。
目前,韓國法律並無明確禁止業者拒絕特定國籍者入店的條款。現行憲法第15條保障「職業選擇自由」,民法則以「契約自由原則」為大前提。韓國尚未制定全面禁止基於性別、年齡、國籍等差別對待的《反歧視法》。
目前僅能依《國家人權委員會法》第2條,由人權委員會提出「糾正勸告」。依該法,禁止因國籍、種族、膚色等理由拒絕公共場所進入的行為,認定為「種族歧視」或「無合理理由的差別待遇」。過去在人權委員會曾判定「No Kids Zone(禁止兒童入內)」屬於對兒童的歧視,但該委員會僅有建議權,缺乏法律強制力。
專家:「拒絕整個群體,無合理理由」
Photo from 한국일보
專家一致指出,「禁止中國人入內」是明確的歧視行為。淑明女子大學法學系洪成洙教授表示:「此次事件中,拒絕整個中國人群體,並無合理理由。雖然憲法中抽象規定了『不得在私人領域中歧視他人』,但應該像多數OECD國家一樣,明文化禁止種族歧視的法律。」高麗大學社會學系金潤泰教授也指出:「禁止中國人入內,比『No Kids Zone』更嚴重,這是基於外國人仇恨的明顯權利剝奪與歧視行為。」
同時,也有專家呼籲中國旅客自我反省。漢陽大學觀光學部金南祚教授表示:「應該由公部門等機構加強對中國遊客的宣導,使他們在韓國旅行時保持尊重。雖然歧視不應存在,但中國旅客也需遵守當地禮儀與規範。」

